“下一代”網絡會議,就在眼前
帕金森的病人一直躺在手術臺上,但外科醫生仍在3000公里以外的海南。 “向右移動并將微電極放置在預定目標上方10毫米處。”外科醫生將不再使用手術刀,但會遠程發出指令,也許這將是常態。
國內首例5G+4K遠程手術
通過5G網絡和4K超高清視頻會議終端,解放軍總醫院完成了中國第一個5G遠程人體手術。在三個小時內,手術圖像及時傳送到海南,遠程控制命令實時傳送回前手術室。 “腦起搏器”成功植入。
“下一代”網絡會議
上述情況發生在19年3月,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從此,“視頻會議”被賦予了全新的含義。在整合了5G,4K和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之后,“視頻”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走出會議室與遠程醫療、智慧教育和緊急指揮等智能應用場景深度融合。
當然,對于企業員工來說,視頻會議仍然是企業溝通和協作的主要手段。只是用戶更關心最終的應用體驗,甚至希望會議系統能夠“治理”會議中經常出現的健忘癥,恐懼癥,面部失明,閱讀障礙等。
上述變化是“下一代”視頻會議的核心功能,可以概括為會議室的終極體驗,以及會議室的整合。
如果腦洞一下,我們會發現視頻會議的演變歷史與智能手機的演化歷史非常相似。用戶對視頻會議的期望也與智能手機有很多共同之處。
就像五年前的智能手機演變歷史一樣,用戶只關注手機芯片的處理能力,內存容量的大小以及操作系統是否流暢。但是現在用戶更關心的是智能體驗,比如攝像頭是否可以提升到攝影,基于環境識別的攝像頭場景自動匹配;基于語義識別,圖像識別技術,翻譯系統是否能夠提高聽覺能力,完成文本交互式翻譯,圖形翻譯和面對面語音翻譯。
這是智能手機追求的終極體驗。從功能手機到智能手機,最重要的變化不是屏幕變大,你可以看電影,玩游戲,隨著APP的誕生。此時,手機的第一功能不再是通信,而是娛樂,社交,獲取信息等等。
與手機類似,視頻會議的發展從未停止過。由于人工智能與其他技術的融合,智能手機的攝像頭成為攝影,視頻會議也將復雜的操作轉化為智能控制和語音交互,并提供個人智能助理和會議智能管理;由于3G的出現,高清技術和APP手機不再僅僅是手機,而是成為智能終端。此外,由于5G和4K技術的成熟,視頻不再局限于會議應用,而是已成為集成到行業中的能力。
“下一代”視頻會議不僅僅是進化論。可以看出,技術的迭代開發始終推動著應用的不斷創新。讓我們簡要回顧一下視頻會議的過去和現在。視頻會議的技術原型出現在45年前。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微電子,計算機,數字信號處理和圖像處理等技術變得更加成熟。現代意義上的“視頻會議”系統逐漸被定義。
經過30多年的發展,視頻會議經歷了幾個不同的階段,如數字化,IP,全高清,高集成和智能協作。在不同階段,有標志性的代表性技術,并且在不同階段也有標志性能力整合。例如,在完全融合的時代,會議平臺開始與企業語音平臺和IM(即時通訊)系統集成。
視頻會議的發展進程
視頻會議的發展階段
更接近家庭,當視頻會議進入智能協作時代時,這不僅僅是進化,而是可以稱為革命。所謂的智能協作是5G,4K,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結合。如果“5G + 4K”仍然是底層基本功能的迭代,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就是為用戶帶來終極體驗。
想象一下未來的智能會議場景。一鍵式預約會議,進入會場后,會自動調整場地的環境,如燈光,聲音和網絡。之后,參與者一個接一個地進入場地并自動檢查面部識別現實,而電子銘牌顯示每個參與者的姓名,職位和業務責任。在會議開始時,視頻屏幕會自動鎖定揚聲器。海外同事也可以實時翻譯成多種語言,并在屏幕上逐字顯示。如果遇到專業問題,您還可以通過智能篩選系統選擇具有相應知識背景的專家,并根據專家時間表自動呼叫會員。此外,必須存在一些難以在某些語言中表達的復雜內容,但顯示VR/AR功能的應用程序可以立體地解構描述對象。
視頻會議不再僅僅是“會議”
以上是視頻會議的終極體驗,但多技術融合的價值遠非如此。在數字化,IP,全高清和完全融合的不同階段,雖然技術在不斷發展,但視頻會議或視頻會議或以前的技術發展仍然不足以推動單一會議應用場景中的視頻會議。
而回到文章的開頭,中國第一個5G遠程人體手術,傳統的1080P高清圖片,難以提供腦部手術所需的圖像清晰度,4G網絡不太可能滿足機器人手臂操作說明使用實時屏幕的低延遲要求。
“4G + 1080P”不可以,“5G + 4K”改變了應用場景中的時間和空間概念。醫學專家可以通過3000公里外的遠程高清實時圖像觀察患者的病情,并毫不拖延地操作手術。結果,遠程醫療不再停留在醫學觀察和指導上。
“視頻會議”的商業想象力超過了千億市場
通過物聯網,人工智能,5G,4K等技術的集成應用,以及與視頻監控系統的集成,消防部門可以在應急指揮中心觀察火災,識別現場危險品,并制定消防隊員到達現場之前。消防計劃。如果將下一代視頻會議應用于智能教育,將捕獲課堂中的每一個微觀表達,并進行準確的識別分析,幫助教師準確掌握學生的知識接受度。上述即是“下一代”視頻會議帶給行業的改變,而此變化又離不開強大的算力支撐,以及完整生態系統的支持。